02月07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。
绿城俱乐部青训主管许德明以及u15梯队日籍主教练土桥功在接受采访时。
系统介绍了绿城俱乐部的青训理念。
作为本省一支成立20多年的老牌俱乐部。
浙江能源绿城却没有特别耀眼的成绩。
甚至近几年已无法出现在国内顶级联赛场上,但这支俱乐部坚持走中日青训融合的模式。
并一直为外界称道。
目前绿城已经搭建起10级梯队。
自身的“造血能力”意味着希望和机会。
俱乐部青训部主管许德明从建队之初就在教练岗位工作。“2000年开始搞青训。
主要是留学模式。
把队员送出去;随着与日本著名足球教练冈田武史的团队开展全面合作。
绿城开始走注重传控、走脚下的日本培养模式。”
2011年。
冈田武史成为绿城一线队主教练后。
绿城逐渐固定了自己的青训方向。“概括地说就是一种‘一贯指导’体系的搭建:从一个合格球员的角度反推。
在每个年龄段。
他们应该学习到哪些足球理念、知识和技术等等。”绿城u15梯队日籍主教练土桥功说。
“除了球场上的技战术更讲究团队配合外。
日本足球培养模式还非常注重场外细节。”曾在日本j2联赛甲府风林效力的土桥功来绿城从事青训工作已有8年。
他对足球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日本的足球理念。
他说。
足球这项运动主要是靠球员在场上根据眼前的状况。
做出选择、判断。
然后再去行动。这和生活一样。
比如看到衣服需不需要叠整齐。我们希望球员在很小的年龄段就养成好习惯。
培养出的球员不光踢球好。
在社会上也能够被大家所尊敬。
在训练场边。
记者也的确发现了与之相关的“蛛丝马迹”:走在路上。
小队员会礼貌地向你问好;训练课前。
教练首先会要求队员把个人装备摆放整齐。
清理球场内的垃圾……
“我们不能保证从绿城出去的球员个个竞技水平都很高。
但是至少在做人做事方面这些球员的口碑都还是不错的。”许德明说。
“用最初的心。
走最远的路。”在绿城基地一线队训练场看台两边。
两句略显泛白的标语搭配了两幅宣传照。
一边是青训小球员的照片。
另一侧则是绿城冲超成功后队员们庆祝的合照。
这似乎暗示了一种从青训走向阶段性成功的逻辑。“但这个过程是需要一步一步积累的。
所以我最在意的可能不是一两场比赛的胜负和当下的成绩。”土桥功说。
“对于男足国家队的成绩。
和孩子们的能力。
我们的要求是不是显得太急?”记者问道。
这问题一时让土桥功难以作答。
思考片刻后。
他引用了冈田武史的一段话:“日本队在世界杯取得好成绩后。
有人问冈田教练他是怎么成功的。
冈田回答。
这座‘房子’是所有与足球相关的人们努力垒起来的。
而我可能只是幸运地放上了最后一块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