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3日讯 今天。
新华社发文。
对李铁出任国足新一任主教练进行了点评。新华社认为。
李铁并非就是中国足球的“救世主”。
中国足球若想走向成功。
还需要一代代人踏踏实实的工作。
新华社全文如下:
2日。
中国足协宣布李铁成为国家队主教练。
国足正式进入“铁帅”时代。李铁为何能够从土帅竞争中脱颖而出?这位身经百战的少帅又能否将国足铸成一支铁军?
自从十年前在辽足开启执教生涯后。
李铁就在多个场合谈及自己的目标——成为国家队主教练。而纵观他的履历。
目标明确。
路径清晰。
足够努力。
最终实现可谓水到渠成。
16岁入选健力宝队留洋巴西。
20岁入选国家队征战世预赛。
24岁在世预赛中跟随国足杀出重围冲进世界杯。
25岁在韩日世界杯上代表国足打满三场。
此后加盟英超埃弗顿队。
33岁成为辽足助理教练。
35岁加盟恒大。
成为里皮教练组成员。
37岁成为国足助理教练。
38岁担任河北华夏幸福队主教练。
带领球队冲超成功。
39岁再次担任国足助理教练。
40岁担任武汉卓尔队主教练。
并再次率队冲超。
42岁成为国家集训队主教练。
纵观李铁的经历。
从运动员。
到俱乐部助理教练。
从国家队助理教练。
到俱乐部主教练。
从国家集训队主教练。
最终攀登上了国家队主教练的顶峰。李铁在每一个角色的时间都在两三年而已。
成长的速度在国际足坛都属罕见。
而李铁在每个角色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。
38岁第一次以主教练身份带队就率领河北华夏冲超成功。
41岁在武汉卓尔拿到自己作为主教练的第一座冠军奖杯。
并带领这支升班马在中超拿到第六名。带队征战东亚杯虽然没有亮眼表现。
但能避免大败已经算是合格。
从精神属性来看。
无论自己的角色是球员还是教练。
李铁身上的自律、拼搏与敬业精神都是他能不断取得进步与成功的基础。无论在河北华夏还是在武汉卓尔。
李铁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一个“工作狂”。
每天工作12-14个小时。
对自己的球员近乎苛求。
对胜利如饥似渴……这都是成为一名成功主帅非常重要的个人特质。从李铁的选人思路来看。
更看重球员的态度和作战欲望。
这也有利于他打造一支更加有凝聚力的球队。
当然。
李铁也面临很多挑战。比如。
相对于俱乐部主教练。
国家队主教练要求更强的协调能力。在“洋帅”时代。
这样的协调更多依赖领队的角色。但作为一名本土教练。
与足协、俱乐部和球员之间的沟通则需要亲力亲为。
留给李铁的准备时间并不充裕。
两个多月后四十强赛将重燃战火。国足还有四场比赛要打。
分别是主场对马尔代夫、客场对关岛、主场对菲律宾和主场对叙利亚。三主一客。
先易后难的赛程对国足是一个利好。前三场比赛国足须力争全胜。
而最后一场比赛。
对手叙利亚很有可能已经提前锁定小组第一出线。
国足有希望在对手身上拿分。因此。
国足的命运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相比前几届世界杯预选赛。
归化无疑将成为国足冲击卡塔尔世界杯的重要“x因素”。如果国足能够晋级12强赛。
能否发挥好归化球员的作用就将变得更加关键。毕竟。
面对日韩澳伊等亚洲顶级强队。
我们需要有人能站出来完成致命一击。而留洋巴西和英国的经历。
让李铁有一定的葡萄牙语和英语基础。
可以和艾克森、李可等人沟通。
这样的语言能力在归化时代的国家队显得尤为重要。
从中国足协相关人士的表态来看。
选择李铁作为国足主帅不仅是现实的选择。
亦是深远的考量。
让国家队回归国家队。
卸下本不属于它的过度期望。在中国足球全方位落后的情况下。
李铁也注定无法成为“救世主”。
但从国家队到基层青训。
都需要一个个、一代代人踏踏实实工作。
中国足球才能“百炼成钢”。